深圳市榕中兴印刷设备有限公司
深圳市榕中兴印刷设备有限公司

智能制造助力外贸突围

 “在战疫的初始阶段,智能制造不辱使命,确保了关键物资的及时保供;在战疫的攻坚阶段,智能制造再显张力,助力制造业快速复工复产,成为经济保增长的‘助推器’。经‘疫’考验,智能制造再一次颠覆了人们的认知,作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利器,必将成为更多人的共识,在多领域应用中更进一步。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在日前发布的《智能制造为战疫赋能》系列文章中指出。

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各国在应急治疗、疫情防控和生产复工方面经历了全方位的考验。在海外疫情持续蔓延、全球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的当下,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型制造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。

一些业内人士认为,在当前和疫情结束后,更多的企业会把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、高效安排现金流等基础策略摆在更重要的位置,而智能化、信息化的落地和改造则是重要的手段和选项。工业智能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及效率的提升得到更多认可和理解,战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清晰。

疫情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

智能制造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,上游包括原材料和核心部件制作,涉及3D打印、激光设备等领域;中游包括自动化加工设备,涉及仪器仪表、专用设备等领域;下游包括自动化集成,涉及汽车、家电、3C消费电子(计算机类、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的统称)、食品饮料、化工等领域。

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多层面的技术产品支持,包括工业机器人、工业互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(AI)等。其中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,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政策、资本的加持下,将迎来一波更大的发展机遇。

比如,腾讯很早就开始布局产业互联网,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落地,其中数字新基建的打造正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。自2018年起腾讯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,最关键的有“两步”:先是整合腾讯云、AI、5G、大数据、安全、物联网等关键技术能力;然后将整合后的能力打包成“工具箱”开放给各行业,目前在智慧城市、智能制造、AI医疗等多方面都有了实践案例。

腾讯云还与三一重工集团旗下的树根互联,一起打造了工业互联网“根云”平台,为中国商飞打造AI检测残次品方案。飞机复合材料的缺陷检测过程,类似于我们给病人做B超。以往,一个飞机核心部件,比如尾翼的复材检测,需要耗费几个老师傅数十小时、几十万元的成本,制作大量检测样本才能完成。现在,腾讯AI辅助检测系统让检测过程更加自动化,只需要一个普通检测人员,花几分钟就能完成。同时,通过这个系统,还可以检测出人眼无法发现的细微缺陷,整体检出率提升到99%。

疫情不可避免地使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冲击,产业链循环受到阻碍,对工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。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,但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,在疫情中受到影响也较大。尤其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,在人员因疫情隔离、工人停工的状况下倍感压力。

因此智能制造被进一步提上日程,在一二线城市,企业加大机器对人的替代,一批无人工厂、无人车间逐渐涌现,通过智能制造缓解人工短缺,应对疫情期间的生产工作。无人零售、无人餐饮、智能物流、无人机配送、无人机巡检等高科技行业也强势崛起。

事实表明,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可以真正帮到企业,尤其是在降本增效方面,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“疫情会‘逼迫’一些企业提升风险意识,更加注重练内功。”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,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与流程,加大企业运营的信息化与数字化,坚定走智能制造路线是不二选择。

疫情期间,社会、企业和用户向一些智能化方案研发团队提出了很多新需求,比如线上销售、远程办公、远程上学等。现在国内疫情走向缓和,但这些新培养出的用户习惯却会保留下来。

智能化转型的挑战

疫情大考中,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全要素、全价值链、全产业链的新型基础设施,充分发挥了其在万物互联、信息汇聚、优化调度、异地协同、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。疫情发生后,工业互联网企业迅速开展基于平台的集成服务,在医疗资源精准对接、产业链协同支撑重大项目建设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,交出了合格的答卷。

疫情倒逼工业智能发展,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。

第一,技术代替人力繁复的工作,在一些生产线上会慢慢减少人力的参与。与此同时,管理效率和产品检测合格率等也会有所提升。

第二,数据协同优化。原来一些工程数据不集中在一起,所有的调配只能依赖于本地生产企业,但基于上下游企业数据的集中优化,才是更好的协调生产的方式。尤其是对大型企业内部调控来说,调配是建立在对产能完全认知,以及对上下游供应链数据完全掌握之上,再用人或AI的方式调配,最终找到最优解。

第三,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。疫情结束后,企业导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考虑就更长远了。原来可能只考虑短期投资回报率,现在很多制造厂商会考虑未来的竞争力,如果现在不发展这一能力,可能后面就招不到工人了,竞争力也会下降。

第四,平台化建设。疫情结束后基于大平台的发展方式可能更受关注,比如用视频会议、基于“云”的方式做管理。

这次疫情既是对工业互联网应对能力的一次大考,也是对多国制造业的一次全面体检。就中国自身而言,毋庸讳言,疫情暴露出我们诸多层面的不足,对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疫情防控中,口罩、防护服等应急医疗物资频频告急,除了需求瞬间暴增、产能总体不足的客观原因之外,生产原料、产能不能精准匹配,缺乏信息汇聚和分发的有效手段,关键物资生产各要素无法得到有效打通等,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因。

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指出,通过疫情的检验可以看出,现有关键物资生产调配管理模式相对粗放,缺乏精准实时掌握关键物资供需数据的有效手段,数据孤岛、数据割裂问题较为严重。

同时,疫情也显示出一些制造企业还不具备柔性化快速转产能力,订单交付延误、供应链受阻等问题让企业陷入困境。中小企业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薄弱环节,这次疫情也暴露出其数字化程度较低、“上云”未成规模、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。
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、增长最快同时也最复杂的市场,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就摆在面前。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,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给能力有待提高,目前尚难满足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需要。

今后,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亟待在以下方面发力:设备连接能力、工业机理模型、数据分析能力、云化工业软件、解决方案能力、生态构建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。

转型策略

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服务贸易第二大国,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,疫情不仅影响到各地外贸发展,也影响到外贸企业的正常运转。这也意味着对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来说,必须保证自己的实力,才能保持对外贸易的优势。在后疫情时代,必须要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。同时,要积极参与产业链固链行动,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,保障在全球产业链和关键环节产品生产供应的稳定。

智能制造是一种可以让企业在研发、生产、管理、服务等方面变得更“聪明”的生产方法,制造业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核心痛点出发,在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基础上,沿着智能制造要素→智能制造能力→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,分阶段且持续性地获取智能制造要素。建立、完善、扩展企业在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物流仓储、订单获取、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制造能力,最终形成完整、高效、科学的智能制造系统。

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,建议从点开始,不要从面铺开。智能化方案的最终实施效果,与企业的工艺、数据质量及存储周期、传感器的精度等都有关系。没有具体实施前,难以很好地评估,也无法确保可以在1.5到2年内收回投资成本。所以建议这类企业从具体的点入手,而不是全面铺开,大规模投资。

大型企业则不可着急动手,而是要先做规划,理清企业自身问题、现状、将来的发展方向,以及智能化、数字化项目如何落地等。

总体而言,工业企业在进行智能化转型上,可参考以下三大策略。

一是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。重视方案的效率和成本,不断优化设计,特别是自动标注工具、自动训练平台等。

二是通用性和定制化相结合。工业场景解决方案的特点是高度定制化,不同的细分领域都有其业务特点,很难找到大而全的通用解决方案。如何在保障方案通用性的同时,又能灵活地适配不同业务场景,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。

三是实现数据私有化与公有化部署相结合。企业的数据有较高的保密性,因此大多数工业项目以私有化部署为主。但私有化部署的弊端在于设备成本不具备弹性、人员办公有地理限制等,所以业务“上云”是不可避免的趋势,即运用公有云技术。比如,在当前疫情下,如果工厂的业务可以在“云”上开展,就可以实现通过远程办公保持运营,也可以灵活调整生产周期,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,这些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想象空间。

(黄亮系腾讯优图实验室工业AI项目负责人,王晨系清华大学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总工程师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)

来源:2020年4月29日出版的《环球》杂志 第9期

联系我们

    联系人: 姜先生

    电话: +86-755-33273139

    传真: +86-755-84845396

    手机: +86-18576635897

    Skype: eric.jiang1989

    QQ: 806724997

    地址: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南约联和工业区南同大道西段7号

WechatClose
Wechat